八月,当大多数人还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中享受着生活的便利与多彩时,我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作为上海天知澜律师事务所的一名青年律师,我响应号召,不远千里,从东部繁华的上海,踏上了前往西部的征途,投身于西部法治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转眼间,我已经在西部度过了两个多月的时光。从初到时的惶恐、无措、不安,到如今的得心应手、井然有序,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成长的不易与收获的喜悦。
在这里,我的办公场所从上海的律所、会议室,变成了县司法局、各乡镇的办公室。我的工作也从谈案、办案,转变为了法援中心工作的开展和法援案件的办理。虽然工作节奏慢了下来,但所承担的责任却更加重大。
记得刚来第一周,我就陪同县司法局副局长前往本县最远的乡镇参加调解工作。全程山路蜿蜒,驱车单程就要三个小时,但我并没有丝毫怨言,牢记初心,履行自己作为法律工作者的职责。同样是在第一周,领导让我代表县法援中心参加了市法援中心召开的半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并在会上发言。这对于一个初来乍到、板凳还没坐热、人还没认全的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我深信每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洗礼,这一次,我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这里,我直面群众,接受他们的咨询,为他们答疑解惑。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案件:有租赁农民田地不支付租金的、有收了彩礼不同意登记结婚的、有做了工被拖欠劳动报酬的、有未成年犯罪的……每一个案件都牵动着我的心,我尽可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除了办理案件,我还兼做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作为法援中心唯一有律师证的工作人员,我负责法援工作的接收、指派和办理。同时,作为西部锻炼的法援律师,我又亲自办理法援案件。一人分饰多角,不过我能够游刃有余。在协助当地机关单位工作方面,我解答法律疑问,审核法律文本,出具法律建议,为当地机关单位的依法行政提供了比较有力的法律保障。然而,西部的工作环境与上海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这里少数民族占比一半左右,语言沟通成为我面临的第一大挑战。我不仅要学会普通话,还要努力掌握桂柳话、壮话等当地方言,以便更好地与群众沟通交流。此外,风俗习惯上的差异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我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理解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我未曾想过退缩。我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信念。在这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也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这段西部锻炼的初体验,对我来说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旅程。我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西部的法治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为自己点赞,也为所有像我一样投身西部建设的青年律师点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能够诠释青年律师的责任与担当,也为我们自己树立榜样和标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前行,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为西部的法治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